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

各地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生态文明观察新闻资讯

来源:天之家 发表于:2022-01-04 09:42 阅读:

各地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生态文明观察

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: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——各地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生态文明观察

新华社记者
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

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》,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,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、循环发展、低碳发展,坚持走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。

连日来,新华社记者奔赴多地采访,各地正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,守护生态环境,推动绿色发展,以行动描绘美丽中国画卷。

以切实行动守护碧水蓝天

冬日的遇龙河,河水波光粼粼,两岸树木苍翠。河长徐文通正忙着在河畔巡查。

“遇龙河最终汇入漓江,保护好支流才能更好保护漓江。旅游旺季的时候,我们一天最少巡查两次。”徐文通说,2018年他成为河长,主要负责遇龙河鸡窝渡村段的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等巡查。

各地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生态文明观察

在广西阳朔县鸡窝渡村,河长徐文通在遇龙河畔捡拾垃圾(12月29日摄)。新华社发

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长制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润东感慨地说,近年来,漓江流域着力解决污水直排、采石挖砂、乱砍滥伐等问题,河长在推动清理整治采石场、非法采砂及网箱养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今年1至11月,漓江水环境质量保持“优”。

各地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生态文明观察

广西阳朔遇龙河风光(7月8日摄)。新华社发

陈润东表示,要将全会精神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,系统谋划、凝心聚力抓实抓好河湖长制各项工作。广西积极探索“河湖长+检察长”“河湖长+警长”等协作机制,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,有效预防和严厉打击破坏水环境、危害水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,不断擦亮广西“山清水秀生态美”的金字招牌。

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,深入实施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,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、转折性、全局性变化。

各地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生态文明观察

游客在北京颐和园南湖岛拍摄“金光穿洞”(11月25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

从前几年的雾霾锁城,到如今蓝天白云成为常态,北京空气质量改善成果有目共睹。

为解决“心肺之患”,北京市聚焦细颗粒物(PM2.5)污染,深化“一微克”行动,颁布实施了几十项地方标准,通过压减燃煤、治理机动车污染、治理企业污染、整治扬尘等举措,蓝天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。

“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是这五年北京最大的变化之一,北京大气污染防治经验被联合国环境署纳入‘实践案例’。”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说。

各地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生态文明观察

北京永定门城楼及周边景色(11月8日摄)。新华社发(牛云岗 摄)

北京市刚刚发布的“十四五”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,描绘了一幅绿水青山、生机盎然的美好蓝图。刘贤姝表示,下一步要落实全会精神,着眼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差距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点、难点,聚焦市民反映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,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和治理能力不足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。

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

长江宜都段薄雾氤氲,鱼儿不时跃起,激起层层涟漪。不远处的滨江公园里,市民健身游玩,尽享江畔美景。

各地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生态文明观察

在湖北省宜都市,长江宜都枝城段曾经的砂石码头变身为滨江绿道和亲水公园(资料照片)。新华社发(朱灿义 摄)

就在几年前,湖北省宜都市的长江沿江1公里红线范围内还有27家化工企业和100家砂石散货码头。

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。宜都市近年来集中整治沿江砂石散货码头、清理腾退长江岸线、复绿造林,同时启动沿江化工企业“关改搬转”专项行动,以“壮士断腕”的决心,求解“化工围江”难题。